《抗战中的文艺》百度云网盘[HD1080p]资源分享
百度网盘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gsbgvbghfhgt6vbp8hgw
迅雷网盘链接:https://pan.xunlei.com/59864p8hgw
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《抗战中的文艺》将分线上映,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作品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。
本文目录
一、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是什么
1、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是话剧《龙须沟》。
2、3幕话剧《龙须沟》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,原本是为配合时事和政策宣传而创作的戏剧,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。剧作完成于1950年,1951年2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,焦菊隐导演。
3、《龙须沟》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,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。剧中塑造了程疯子、王大妈、娘子、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。
二、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是
《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》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,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。
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﹐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﹔坚持放手发动群众﹐开展敌后游击战争﹐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﹐并在根据地内建立“三三制”政权﹐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﹐共产党员(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)﹑左派进步分子(代表小资产阶级)﹑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(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)大体各占三分之一。
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﹑积极反共的政策﹐中国共产党采取了“发展进步势力﹐争取中间势力﹐孤立顽固势力”的总方针﹐执行“又团结又斗争﹐以斗争求团结”的政策﹐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﹐坚持“有理﹑有利﹑有节”的原则﹐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﹐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﹐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﹐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。
1、外部原因: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,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,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。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,决定着统一战线的发展。
2、内部原因: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,以民族利益为重,毅然捐弃前嫌,倡导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,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,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。
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《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》,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。全国文艺界热烈响应这一号召,主张除汉奸以外的一切文艺家都团结在抗日救亡的总目标下,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。1936年10月,文艺界各派人士联合发表《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》,号召全国文艺界一致团结抗日救国,并谴责国民党政府限制言论自由。1938年3月27日,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,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。
三、不属于抗日战争的文艺作品
1、“智取威虎山”是描述我解放军某剿匪团在解放战争时期,进入东北深山老林,剿灭威虎山一群土匪的文艺作品。
2、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,与土匪斗智斗勇,最后在除夕夜晚,一举将其歼灭的故事。
3、“奇袭白虎团”是描写抗美援朝的文艺作品。为了打掉藏在暗处的白虎团总部,我志愿军战士,乔转打扮,走捷径来到白虎团总部,偷袭了他们,为志愿军大部队顺利前进开辟了道路。
关于《抗战中的文艺》将分线上映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作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