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敬而亲之
婆婆纳,是春天里开得最早的草本野花儿,有道是,“迎春花落,婆婆纳开”。
农历二月的一天,小区丁香树下的婆婆纳醒来了,一朵朵、一簇簇,一丛丛、一片片:绿油油的嫩草上面开满了蓝白相间的小花儿,像细细的眼睛,像小巧的蝴蝶,又像印在绿布上星星点点的蓝色印花,雅静玲珑,晶莹可爱!
婆婆纳?!俊秀乖巧的小花,却冠以怪异老气的名字,总让人觉得有点儿于心不忍。——如确如此,不妨听听她背后那美丽而忧伤的爱的故事吧……
婆婆纳,原产于阿拉伯地区,既可食用,又可药用。据考,十五、十六世纪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,故又称阿拉伯婆婆纳。——相传,有位阿拉伯爷爷,因思念故去的婆婆,在地里劳作时常常哭泣呼喊:“婆婆呐,婆婆呐”……泪水滴落到草丛里,草丛便开出朵朵蓝色的花朵,像婆婆的眼睛闪亮着、凝视着,陪伴在爷爷的身边。爷爷走到哪儿,她就开到哪儿,人们被她的深情所感动,于是把这种草叫做“婆婆纳”。
平复心情,仔细端详婆婆纳花朵:四片儿花瓣儿,忽闪忽闪的,就像“阿拉伯”婆婆的蓝色眼睛,深情无限;每片儿花瓣儿上的细细条纹,酷似婆婆的长长睫毛,精致唯美;两枝花蕊则极像一对相拥而坐的幸福老人,不离不弃……
婆婆纳,从春开到秋,娴淑秀美,温婉雅静,传递爱意,寄托思念,抚慰心灵…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