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在解封的时候

文/江湖传说

早晨,阳光穿过高高的樟树枝叶,将灿烂洒在阳台上。楼下的马路依旧空荡荡的,偶尔有公交车驶过,偶尔有行人急匆匆地赶着路。

昨天晚上,微信朋友圈里不时传来解封的喜讯。旁边的一些小区“解放”了,我们小区不在第一批解封之列,却又不知道是为什么。老伴说楼组群里有人沉不住气了,不断催促楼组长打探消息。

早上醒来,老伴打开手机,还是没有解封消息。我到楼下去“侦察”,大门口的保安说,今天能解封,领到通行证后发给大家,凭证出入。

3月16日封的小区,屈指一算已是第9天,有种熬过漫漫长夜的感觉。期间做了6次核酸,加上封门之前做的那次,一共7次核酸。昨天结果全部出来了,阴性。没听说小区里有阳性病例。

同样是“居家抗疫”,这次与2020年的感觉完全不一样。前年突发新冠疫情,白衣天使逆行战疫的场面令人动容,但上海的疫情并不严重。今年的疫情却是发生在身边,居住的区域成了重点管控区。一次次的核酸检测,让人感觉到了身边的危险,就像是身处硝烟弥漫的前线,有点血脉偾张。

上午10点,凭核酸检测报告去领了《通行证》,中午12点小区解封,凭证出入。对于凭核酸检测报告领证有点不理解,旁边的阿姨说是因为小区里有的人没做核酸。这更让人觉得不可理喻,免费的,为啥不做?万一你是无症状感染者,岂不成了“定时炸弹”?这要害人害己啊!

即将解封了,却没有欢呼声,人们拿到通行证后默默地回家。或许人们担心什么时候硝烟再起,还没到欢呼雀跃的时候。

在这波疫情中最没有感觉的是老伴。老伴自封“高级保姆”,每天忙碌在做不完的家务堆里,平时出门不多,封不封门对她影响不大。老伴还是家里的“资深”教育工作者。早先下乡做知青时当过几年代课老师,回城后到幼儿园做老师也有好几个年头。现在小宝在家上网课,她“重操旧业”,成了辅导老师。

我家在疫情中最辛苦的是女儿,每天在管控第一线忙碌。今天女儿出门时带了行李箱,她工作所在的镇是重点管控区,还没解封,继续做核酸。女儿说今天可能住单位,能不能回家不知道。

中午12点,小喇叭传来“解封了,解封了,居民朋友们解封了”的声音。总算解封了,2 (6)
但愿疫情早点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