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:瘌子壳

文/我悦我行
家良打小头上长满了瘌子壳,一到夏天头上全是苍蝇,一股难闻的味道,村里大多数小孩不和他玩。长大后,虽然头上没再长瘌子壳,但由于过去长得多,也没去治疗,头顶便留下了一块好大的疤。于是,村里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就叫瘌子壳。
瘌子壳家里很穷,兄弟三个,他最小。小时候长得一头瘌子不说,还鼻涕多。鼻涕他是从来不抹掉,只要鼻涕流到嘴唇边时,他便用力一吸,回去了,过不了一会又出来,他又吸,实在有些看不惯。加上一头瘌子,经常痒,他使劲挠,远远的就是一股腥臭味。
村民们叫惯了瘌子壳,家良的名字实在少有人叫。如果不是本家人,村里很多人都不怎么知道瘌子壳还有不有正儿八经的名字。叫惯了瘌子壳,他倒常乐呵着应。
瘌子壳人长得不咱地,但为人诚实,勤劳肯干,还特别乐观,有事没事就跟人说笑。别看他书读得不多,但他说的话在理,还一套套的。有时候还会自己编些通俗易懂的口头话,不少村民把瘌子壳说的话当经典来传。
人们最爱瘌子壳说的一句话,一只泥鳅翻不起什么大浪。既成了大伙告诫晚辈谦虚的话,又是对村里个别称王称霸人的贬义。
两个哥哥相继成了家,便也分家出去了,只剩下瘌子壳跟着父母过。眼看着一天天长大,却没人愿意给瘌子壳提亲。不说穷,一个年轻人头上长块瘌子疤,换谁也看不上。一日拖一日,一年又拖一年,瘌子壳又多了一个外号,单身汉。
单身归单身,瘌子壳人好,对父母特别孝顺。村里人说到瘌子壳,除了说他外观不怎么样,都说他是个大孝子。只可惜父母常叹气,一辈子作孽,这么好一个孩怎么就没给养好,没个姑娘来完个家,今后我们走了,他一个人怎么过呀。
瘌子壳从来不提相亲的事,快活的过着每一天。
过去村里人就常笑话他,编了个顺口溜,“瘌子头坐凳头,吃肥肉吐骨头”。就连一群小不点也知道这个顺口溜,见着瘌子壳远远的就会叫。瘌子壳从来不生气,还笑嘻嘻地对人家。
瘌子壳除了干农活,没事爱养狗养猫养鸽子,跟着妈妈孵小鸡,结果学会了孵鸽子,还能给鸽子治病。平日里还要放牛,给牛割草料。干完活他就往人堆里钻,跟村民们聊天,说他知道的笑话。时间久了,村民们都爱听瘌子壳说笑。因为在他的笑话里都是些普通人的生活故事,里面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,大家在他的故事里学到了很多东西。难怪好多村民都说,瘌子壳里还是有两手。
这个死瘌子壳是个怪人,村里的狗呀猫呀见着他都会亲过去,就算再凶的狗,见着他也会摇头摆尾,有村民好奇地谈论着。
瘌子是命不好,要是不长这个瘌子,落到一个好人家,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,也有人这么说。
瘌子壳有时也觉得好怪,自己说的一些话成了村民的口头禅,也不知道大家是嘲讽他,还是真觉得这些话有道理。其实有时候是自己随口说的,没人家想得那么复杂,只是说过后别人认为有些意思才跟着重复。反正也没害人的意思,大伙爱说就随他们说。每次想着这些时,瘌子壳总会自个乐乐。
转眼瘌子壳也不年轻了。四十一过,乡下人说的这单身也就基本定性了,望也没什么望。
很多村民外出打工,赚钱的赚钱,学技术的学技术,唯独瘌子壳还是种田。他也想过打工,只是摸摸头,又打消了心中的念头。他自言自语地微笑着说,长这个卵样,就别出去出洋相,好心呆在家。如果不是有父母,仅自己一个单身,还可以不必这么辛苦。
村里年轻人少,但村里有很多资源浪费了,瘌子壳觉得很可惜。
一次瘌子壳赶集听人说养牛的事,他听得很有兴趣,觉得自己村里很适合养牛。
回家后他把这事和父母一说,父母很赞同。孩子,你牛养得好,要是能把牛养起来,说不定还能成个家。
成家还想得到呀,这么大了,养好牛把房子翻新下,让你们晚年有个好住处,瘌子壳说。
说干就干,瘌子壳和两个哥哥一说,哥哥们也极力支持。全家人给瘌子壳凑钱,买回来一公一母两年牛。
牛买回来的当天,瘌子壳兴奋不已。他摸着牛头说,我以后的日子就全靠你了,给我争口气,我瘌子壳出不出头就看你们了。
几年时间,瘌子壳从两头牛起家,经过卖出买回,下牛崽,发展到了十几头牛。
为增加收入,瘌子壳学会自己杀牛卖肉,这样下来,自产自销,精美图集 (9)
赚得多,回本快,牛群数量不断增加,正常年份赚6位数瘌子壳轻松拿下。
人呀有了本事命就好了。连瘌子壳自己也想不到,有人给他找了个老婆。虽说女的离过婚,但对瘌子可好。接下来的日子给他生了儿女,做了大房子。
瘌子壳的牛肉质量好,不少秤,服务好,很多人都来买他的牛肉,也有不少贩子来他这成批的买,这让他生意很是红火。
再后来,他把两个哥哥也带着一起养牛,跟着瘌子富了起来。
瘌子壳真有本事,以前还说人家臭,看来人难料呀,村民们说。
富了的瘌子还是乐呵呵地对人,还是喜欢说笑话,大伙更爱向瘌子壳讨致富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