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止戈为武
当我们备考高中,正准备复习的时候,中央的精神传达下来,升学取消考试是真的啦!同学们一下子放松了心情,但也同时感觉到了困惑,不考试怎么弄呢?
推荐选拔,如何推荐选拔呢?很快学校就有了安排,并开始实施。
原来我们有一个班主任,又派来两个老师。一共是三个人,每天给我们开会,领我们分组讨论。实在记不起来,他们给我们讲了些啥,又讨论了些啥。
唯一能记住的是,有一天讨论的时候,大家好像都没有什么话可说了,有点冷场。我看看挨着我坐着的冯玉柱老师,就想起了他讲课的时候,老是提到一个人“太后”,我就问,冯老师,太后是啥?
冯老师瞅瞅我,以为我是无理取闹,就微微一笑,慢条斯理地说,太后啊,太厚就是不薄呗。
他的回答,别人也听到了,就是一阵冷嗖嗖的笑声。我有点哭笑不得,其实我是认真的。那时候虽然觉得好像是皇上的妈,但老师从来没有正面解说过,问问就想证实一下。结果目的没有达到,反而让老师猜测我提如此小儿科的问题,目的是什么。所以他才这样开玩笑似地回答我,这也让我学到了一招,遇到拿不准或尴尬的问题,就用开玩笑的办法化解。
有一天早上,高登吉来会我上学。在路上他说,昨晚上你没出去吧,哎呀,老热闹了!我问咋的啦?他说,砸东西,破四旧了。
那时候我们不听广播,不看报纸,更别提国家有什么大事,啥也不知道。到了学校才听说,要来运动了,而且也看到了。
搞推荐选拔的老师不来了,班主任也不来了。我们也不知道干什么,听谁的指挥。只要有人带头就跟着走,我也随着十来个同学去破四旧了。我们顺着大街往前走,看到商店就进去,说不准卖烟卖酒。营业员就乖乖地收起了酒坛子,烟摊子。看到理发店也进去,见墙上挂的模特照片,就说不准剪这种流氓阿飞头。理发师就把照片摘了下去,见他们听话的样子,我们忽然觉得自己成了英雄一般。
学校里也刮起了破四旧的风暴,不准穿高跟鞋,不准留辫子和长头发。如果自己不主动改变的,难免被革命。
学校图书馆里的书,被搬出来烧掉,火着了好几天。
我们就觉得热闹有趣,有看不完的新鲜事发生。
最大的一件事是我们全校同学,以班级为单位,排着四路纵队上街游行。一路上喊着口号,拥护十六条,执行十六条……这是一次有组织的大型活动,谁组织的不知道。十六条,第一次听说,也不知道是哪些内容。
这之后才知道学校成立了文化革命委员会,简称文革,是运动的领导机构。没有进入文革的校领导和老师们都靠边站了,包括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不露头了。文革主任是刚调来我们学校不久的书记吴铁民,委员有哪些人不知道,只知道教我们语文课的李武老师是,学生委员有我们班的团支书戴连增,因为他是我们一个班的同学。
文革当时号召师生写大字报,大量供应纸墨笔和浆糊,还在甬路旁用苇席搭了长长一溜大字报炕席棚子。
学生写的大字报,送到文革办公室,有人收,还做了记录,每天公布各班级的数量,好像在比赛看哪班写得多。李武老师就在那儿管这个事。
我们上学又宽松又自由又有事干,各得其所,一片欢腾。谁干什么全凭自愿,没有人管。来不来,走不走,更是无人过问。这可能就是四大吧?
我愿意写毛笔字,这回纸墨笔随便用,又不花钱,就写大字报吧,可劲写。
写什么内容呢?别人不认识更不了解,只认识几个教过我们课的老师,最熟悉的是班主任。那就给他们写吧,凡是我们觉得不对的都是封资修。你想一件事,他想几句话,凑合凑合就是一张大字报。结果当我们班主任时间最长的姜老师大字报最多。
这些大字报到了文革,经过专人梳理编辫子,定了十八个重点人。当然不可能完全依据大字报划定重点人,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,我就不知道了。
铁岭高中的文革走在了前面,他们上街游斗了一些老师,特意到我们校园来煽风点火。
也许他们都是策划好了,有一天,在铁岭十中大操场领操台上,这十八个重点人被一一揪上台。有人倒墨汁,让他们自己抹黑脸,有人给戴高帽,有人往他们的白衬衫上写字。我那天站在外圈目睹了这个全过程,心里觉得不舒服,但我不敢说什么。毛主席语录不是说了,革命不是请客吃饭……但这些人都是敌人吗?
后来闹剧终于结束了,这些被抹黑脸的老师都被带到了体育组办公室。也许是因为体育组办公室在一进走廊的头上吧,管事的图个方便。我从那里经过,好奇地往里瞧一瞧,正好看见了姜老师也偏着头往门口看。也不知道他看见我没有,我看到了他的黑脸上露出来的眼睛很紧张。其他人都低着头,围着办公桌站了一圈。
那之后,我一直在想,如果我不那么起劲地给他写大字报,是不是就不够重点人,不会被戴高帽抹黑脸了呢!心里觉得很对不起他。
接着,沈阳什么中学的红卫兵,红后代来我们学校煽风点火,意思就是让我们也成立红卫兵组织。我看到了他们穿着旧军装,戴着红袖章,的确是挺英俊潇洒的。
不久,我听说戴连增他们成立了红后代,也是红布黑字的红袖章。但红后代和红卫兵名字上毕竟存在着挺大差别。而毛主席支持和喜欢的是红卫兵,所以就没往心里去。
当时老子英雄儿好汉,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口号也在十中校园传播开来,为此,老师同学们还自发地展开了辩论。在辩论会上两种不同的观点针锋相对,也没有辩论出个结果。可是多数人还是拥护这个血统论观点的,包括校文革也是一样。
这在后来在组建学校第一个大型红卫兵组织过程中就体现出来了。